NEWS
媒體報道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1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消費已經進入了需求多元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升級的新階段。從2014年起,消費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提升到將近65%,消費對經濟增長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針對下一步提振消費的措施,他透露,消費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發力實際上是相互作用的。當前的主要矛盾不是需求的不足,而是供給的不平衡、不充分。2018年,商務部將增加消費供給,推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深化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深化實體零售創新轉型,促進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此外,還要統一建設流通大市場,推動供應鏈的應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率。重點開展互聯網領域和農村市場的市場整治,繼續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的建設。
發布會上,高峰還通報了11月份全國消費市場的特點,1-11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6%;他表示,“雙11”促銷力度較大,刺激了消費升級需求進一步釋放,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速明顯加快。同時高峰還介紹了近期聯合多個部門發布《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的背景和下一步相關工作情況。
以下為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相關內容的文字實錄:
【高峰】:這條信息是關于前11個月我國市場消費的有關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41萬億元,同比增長10.2%,較10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1-11月累計同比增長10.3%,與前10個月累計增速持平。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企業零售額11月同比增長5.2%,增速比10月份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和0.3個百分點。1-11月份累計同比增長4.7%,比上年同期加快0.8個百分點。
11月份全國消費市場增速穩中回升,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網絡零售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8%,較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二是實體零售繼續回暖態勢。今年以來,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線上線下融合發力趨勢愈加明顯,今年“雙11”又逢周末,實體零售企業紛紛加入,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企業百貨店、購物中心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2%和7.4%,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加快1.1和0.3個百分點。
四是消費價格小幅上漲。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7%,漲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環比持平。近期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商務部監測的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11月份環比上漲0.1%,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擴大1.6個百分點;1-11月份食用農產品價格累計同比下降3.4%。
我國國民經濟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居民收入保持增長,就業持續向好,物價總體穩定,預計全年消費市場將實現平穩較快的增長目標,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將進一步顯現。
【北京電視臺財經節目中心記者】:今年前3季度消費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最高,請問隨著2018年即將到來,在營造更好的消費環境以及帶動消費升級方面,商務部還將有哪些舉措?另外,2017年被稱為我國“新零售”的元年,面對新的消費熱點,2018年除了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發力之外,如何挖掘需求側的潛力?謝謝。
【高峰】:我國消費已經進入了需求多元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升級的新階段。從2014年起,消費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提升到將近65%,消費對經濟增長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今年前11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預計全年會增長10%以上,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同時,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比如今年前11個月,餐飲、電影票房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8%和22%。
消費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發力實際上是相互作用的。當前的主要矛盾不是需求的不足,而是供給的不平衡、不充分。2018年,我們將重點針對當前消費需求顯著提升、多元化發展和市場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營造更好的消費環境,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動能,進一步釋放消費需求的潛力。我們將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一是增加市場的有效供給,滿足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我們將以籌備組織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契機,實施流通品牌化戰略,搭建消費促進的平臺,多措并舉增加商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促進中高端消費,讓消費者充分享受發展的成果。
二是推動零售的轉型升級,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我們將推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深化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深化實體零售創新轉型,促進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鼓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開拓新業態和新模式。讓消費者充分體驗新時代的新變化。
三是降低成本補齊短板,提高居民消費的幸福感。我們將努力建設統一大市場,促進流通的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推進供應鏈的創新與運用,提高流通的效率,降低流通的成本,讓消費者切實體會到購物的便利和實惠。
四是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增強消費者的消費安全感。我們將重點開展互聯網領域和農村市場的集 中整治,開展“家政無憂”活動,建設家政行業的誠信體系,繼續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的建設,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新華社記者】:我們注意到,日前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了《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現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熱點,請您介紹一下該計劃發布的背景,以及下一步商務部會有怎樣的工作考慮,謝謝。
【高峰】:日前商務部會同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的《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約、協同共享、融合開放、綠色環保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
幾部門共同出臺這項行動計劃,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商貿物流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服務。
當前,物流配送行業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比如:配送車輛“通行難、停靠難、裝卸難”;城鄉配送資源整合不夠;農村配送設施不足,配送成本偏高;配送的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程度不高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行動計劃》提出了五大主要任務:
一是完善城鄉配送網絡的建設,包括主干支點和末端網絡的建設;二是優化城鄉配送的組織方式,進一步提升集約化水平,提高配送的效率;三是提高配送的標準化水平,通過推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倉儲、配送、分揀、包裝等環節的標準化;四是推動配送過程中的倉儲、運輸、包裝等綠色發展。五是提升配送在物流、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努力,重點推進三項工程,包括:配送網絡建設工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技術與模式創新工程。我們準備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確定城鄉高效配送示范城市50個,骨干企業100家,總結地方和企業在推進城鄉配送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在全國復制推廣。
來源: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上一篇: 解讀丨未來零售,應該如何計劃?
下一篇: “義新歐”運營平臺增資擴股協議正式簽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