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報道汪鳴:縣域物流和供應鏈大有可為,但須巧為
發布時間:2025-03-08
縣域經濟現代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體現。日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進一步加速了縣域經濟邁向現代化的步伐。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既涉及城鎮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又對工業品下行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潛在消費空間具有促進作用。長期以來,由于縣域處于物流和供應鏈的末端,物流運作分散缺乏端點規模、供應鏈管理模式落后缺乏增值,導致縣域物流投資回報存在“瓶頸”約束,阻礙了縣域經濟價值的挖掘。
近年來,隨著頭部電商、快遞在縣域物流方面的資源整合、服務網絡建設、運行模式的創新,加之今年春節縣域消費的旺盛景象,讓人們看到了縣域物流與縣域經濟融合發展的希望。鑒于縣域人口總規模和產銷兩端的價值潛力,縣域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產業大有可為。
要加快縣域供應鏈價值鏈創造和環境建設。盡管農產品的生產具有高度季節性、分散性,但14億人口的現代化決定了“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均是世界級規模。正是由于人口總量和消費規模的決定性作用,我們應積極總結既有供應鏈構建和運行經驗,培育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新質態,以交易和品控為抓手,以流通渠道合理化、高效化、低成本為目標,以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為價值創造起點,按照“流通節點+流通網絡+農產品流通平臺”現代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和系統建設的趨勢和方向,加快農產品供應鏈系統打造,為釋放農產品產業價值創造要素創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環境條件。與此同時,要強化農產品上行與工業消費品下行的供應鏈嵌套,打破供應鏈要素共享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縣域供應鏈的深度改造。一旦這種供應鏈系統建設實現實質性突破,縣域基于資源稟賦的優勢產業將得到供應鏈服務的加持,縣域經濟也將迎來新的契機。
要扎實推動縣域現代物流系統建設。現代供應鏈與物流服務具有較強的孿生性,要按照這一特點,提高縣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企業培育和物流網絡構建與供應鏈的耦合。鑒于這種耦合在分散的市場中很難實現,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為符合未來方向的物流資源向供應鏈配置創造條件。目前來看,主要需要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按照資本運行規律進行供應鏈價值鏈模式、業態創新設計,政府應在規劃和資本落地層面進行系統的政策和管理調整,營造價值創造新生態;二是鼓勵對接供應鏈的物流服務系統建設,力爭一縣一網一平臺,為物流服務需求與供給進行規模化、網絡化對接奠定實體運行基礎;三是根據縣域地理位置、空間結構、上下行產品流量流向特征,找準物流系統建設啟動點,如縣域規模快遞的市場化培育、縣域交易功能強大的物流節點建設、基于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品控系統建設、多要素組合的農產品采購分撥系統建設、工業品下行據點建設等。
我國縣域現代物流和供應鏈服務處于起步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統籌做好謀劃,既要防止多頭走入的資源浪費和運行分散,又要創新規模運作的模式,還要兼顧縣域產業合理布局發展。因此,要從系統創新角度加大推進力度,找準發展的突破口,為我國縣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物流時代周刊(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專家、研究員 汪鳴)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既涉及城鎮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又對工業品下行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潛在消費空間具有促進作用。長期以來,由于縣域處于物流和供應鏈的末端,物流運作分散缺乏端點規模、供應鏈管理模式落后缺乏增值,導致縣域物流投資回報存在“瓶頸”約束,阻礙了縣域經濟價值的挖掘。
近年來,隨著頭部電商、快遞在縣域物流方面的資源整合、服務網絡建設、運行模式的創新,加之今年春節縣域消費的旺盛景象,讓人們看到了縣域物流與縣域經濟融合發展的希望。鑒于縣域人口總規模和產銷兩端的價值潛力,縣域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產業大有可為。
要加快縣域供應鏈價值鏈創造和環境建設。盡管農產品的生產具有高度季節性、分散性,但14億人口的現代化決定了“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均是世界級規模。正是由于人口總量和消費規模的決定性作用,我們應積極總結既有供應鏈構建和運行經驗,培育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新質態,以交易和品控為抓手,以流通渠道合理化、高效化、低成本為目標,以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為價值創造起點,按照“流通節點+流通網絡+農產品流通平臺”現代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和系統建設的趨勢和方向,加快農產品供應鏈系統打造,為釋放農產品產業價值創造要素創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環境條件。與此同時,要強化農產品上行與工業消費品下行的供應鏈嵌套,打破供應鏈要素共享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縣域供應鏈的深度改造。一旦這種供應鏈系統建設實現實質性突破,縣域基于資源稟賦的優勢產業將得到供應鏈服務的加持,縣域經濟也將迎來新的契機。
要扎實推動縣域現代物流系統建設。現代供應鏈與物流服務具有較強的孿生性,要按照這一特點,提高縣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企業培育和物流網絡構建與供應鏈的耦合。鑒于這種耦合在分散的市場中很難實現,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為符合未來方向的物流資源向供應鏈配置創造條件。目前來看,主要需要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按照資本運行規律進行供應鏈價值鏈模式、業態創新設計,政府應在規劃和資本落地層面進行系統的政策和管理調整,營造價值創造新生態;二是鼓勵對接供應鏈的物流服務系統建設,力爭一縣一網一平臺,為物流服務需求與供給進行規模化、網絡化對接奠定實體運行基礎;三是根據縣域地理位置、空間結構、上下行產品流量流向特征,找準物流系統建設啟動點,如縣域規模快遞的市場化培育、縣域交易功能強大的物流節點建設、基于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品控系統建設、多要素組合的農產品采購分撥系統建設、工業品下行據點建設等。
我國縣域現代物流和供應鏈服務處于起步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統籌做好謀劃,既要防止多頭走入的資源浪費和運行分散,又要創新規模運作的模式,還要兼顧縣域產業合理布局發展。因此,要從系統創新角度加大推進力度,找準發展的突破口,為我國縣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物流時代周刊(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專家、研究員 汪鳴)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
下一篇: 爭奪“最后一片藍海”,跨境電商涌入拉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