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報道“中國制造”何以持續惠及世界
發布時間:2025-09-22
距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開幕還有8個多月,浙江義烏已提前進入“比賽時間”。義烏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義烏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個世界杯主辦國的體育用品出口額為18.8億元,同比增長10%。
在世界杯等全球體育賽事的大舞臺上展示實力,這對于“義烏制造”來說已不是新鮮事。每次國際大型體育賽事都會為義烏商戶帶來大量新客戶,而商戶們通過持續服務也積累了眾多忠實的回頭客。反復的市場實踐錘煉了義烏商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讓義烏能在全球重大賽事中反應迅速,穩居賽事周邊產品供應主力陣地。
據義烏體育用品協會統計,從世界杯各參賽隊隊旗、加油喇叭、哨子,到足球、球衣、圍巾,再到大力神杯造型的擺件和抱枕,“義烏造”產品幾乎占據全球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70%的份額。該協會負責人表示,盡管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少訂單從義烏向東南亞等市場轉移,但預計美加墨世界杯相關產品訂單將在下半年顯著增加。“中國作為全球體育用品生產大國,市場地位舉足輕重,世界離不開中國的供應。”
“義烏制造”供全球,是“中國制造”世界影響力的一個縮影,而“世界離不開中國的供應”的判斷,也是對“中國制造”在全球制造業地位和價值的準確定位。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贏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出口17.61萬億元,同比增長6.9%。機電產品占出口總值的60.2%,其中集成電路出口9051.8億元,增長23.3%。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2.75萬億元,同比下降1.5%,占我出口總值的15.6%。出口數據反映我國產業結構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中國制造”在產業鏈、產品競爭力和創新方面的綜合優勢不斷增強。“中國制造”賣全球,也體現中國在促進全球自由貿易、維護國際經濟秩序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制造”確立全球市場的地位,憑借的是自身的硬實力。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努力,中國制造業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形成強大的配套能力。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因此,有人用“大而全”形容中國制造業,并無不當。多數材料、組件都能在本土找到供應商,為創新原型產品快速試制并量產提供強大支撐。大中小企業分工配合,加上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形成了一批產品生產集中、配套設施專業、產業鏈條成熟的產業集群和高效協作的制造業網絡,不僅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需要,而且能快速響應個性化定制需求。也正是得益于這種“大而全”優勢,中國成為制造業大國和全球最大的外貿出口國,與越來越多國家建立起長期、頻繁的貿易關系,“中國制造”持續惠及世界。
在保持“大而全”優勢的同時,“中國制造”正在向“大而強”邁進。當前,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會大大提升“中國制造”的能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從“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全面推動智能制造”“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深入實施節能降碳改造”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舉措,提出到2027年,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有效支撐制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增強。目前,借助數字技術的深層應用,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將推動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打造競爭新優勢。
全球知名國際貿易在線平臺環球資源(Global Sources)前不久發文指出,中國近年來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并向高價值制造業擴張,持續推進創新和先進制造技術發展,包括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這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和質量控制能力。“中國制造業仍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無論是在傳統領域,還是在高新技術領域,“中國制造”的含金量被全球認可,規模化、集群化、網絡化、數字化優勢更加突出。“中國制造”在世界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無可動搖。
來源:中國質量報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
在世界杯等全球體育賽事的大舞臺上展示實力,這對于“義烏制造”來說已不是新鮮事。每次國際大型體育賽事都會為義烏商戶帶來大量新客戶,而商戶們通過持續服務也積累了眾多忠實的回頭客。反復的市場實踐錘煉了義烏商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讓義烏能在全球重大賽事中反應迅速,穩居賽事周邊產品供應主力陣地。
據義烏體育用品協會統計,從世界杯各參賽隊隊旗、加油喇叭、哨子,到足球、球衣、圍巾,再到大力神杯造型的擺件和抱枕,“義烏造”產品幾乎占據全球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70%的份額。該協會負責人表示,盡管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少訂單從義烏向東南亞等市場轉移,但預計美加墨世界杯相關產品訂單將在下半年顯著增加。“中國作為全球體育用品生產大國,市場地位舉足輕重,世界離不開中國的供應。”
“義烏制造”供全球,是“中國制造”世界影響力的一個縮影,而“世界離不開中國的供應”的判斷,也是對“中國制造”在全球制造業地位和價值的準確定位。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贏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出口17.61萬億元,同比增長6.9%。機電產品占出口總值的60.2%,其中集成電路出口9051.8億元,增長23.3%。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2.75萬億元,同比下降1.5%,占我出口總值的15.6%。出口數據反映我國產業結構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中國制造”在產業鏈、產品競爭力和創新方面的綜合優勢不斷增強。“中國制造”賣全球,也體現中國在促進全球自由貿易、維護國際經濟秩序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制造”確立全球市場的地位,憑借的是自身的硬實力。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努力,中國制造業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形成強大的配套能力。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因此,有人用“大而全”形容中國制造業,并無不當。多數材料、組件都能在本土找到供應商,為創新原型產品快速試制并量產提供強大支撐。大中小企業分工配合,加上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形成了一批產品生產集中、配套設施專業、產業鏈條成熟的產業集群和高效協作的制造業網絡,不僅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需要,而且能快速響應個性化定制需求。也正是得益于這種“大而全”優勢,中國成為制造業大國和全球最大的外貿出口國,與越來越多國家建立起長期、頻繁的貿易關系,“中國制造”持續惠及世界。
在保持“大而全”優勢的同時,“中國制造”正在向“大而強”邁進。當前,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會大大提升“中國制造”的能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從“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全面推動智能制造”“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深入實施節能降碳改造”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舉措,提出到2027年,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有效支撐制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增強。目前,借助數字技術的深層應用,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將推動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打造競爭新優勢。
全球知名國際貿易在線平臺環球資源(Global Sources)前不久發文指出,中國近年來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并向高價值制造業擴張,持續推進創新和先進制造技術發展,包括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這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和質量控制能力。“中國制造業仍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無論是在傳統領域,還是在高新技術領域,“中國制造”的含金量被全球認可,規模化、集群化、網絡化、數字化優勢更加突出。“中國制造”在世界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無可動搖。
來源:中國質量報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
上一篇: 今年前8月義烏對東盟進出口628.7億元
下一篇: 數智領航 跨境電商駛向智貿藍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