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報道近日,商務部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亮出2025年上半年外貿“成績單”: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規模達1.5萬億元,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突破1.3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彰顯了中國數字經濟的強勁動能,更標志著跨境電商已從外貿“新業態”成長為拉動增長的“新引擎”。
數字貿易雙輪驅動:服務與商品齊飛
此次發布的數據中,兩大亮點交相輝映:
- 數字服務貿易: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如軟件、云服務、在線教育、數字內容等)進出口達1.5萬億元,反映出我國在數字技術、平臺經濟、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
- 跨境電商貿易:進出口額約1.3萬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這背后,是無數中國品牌通過亞馬遜、SHEIN、Temu、TikTok Shop等平臺“乘云出海”,將國貨賣向全球;同時,國內消費者也能足不出戶,“一鍵下單”全球好物。
兩者共同勾勒出一幅“數字+貿易”深度融合的圖景,推動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不斷攀升。
企業狂飆:半年新增超1萬家,4成是“新生兒”
市場熱度,從企業注冊數據可見一斑。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續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超3.3萬家。
- 2025年1月至6月,新增注冊企業超1萬家同比增幅高達194.1%,近乎翻兩番,顯示出資本與創業者對跨境電商賽道的空前熱情。
- 更令人關注的是,超過40%的跨境電商企業成立時間不足一年,意味著大量“新勢力”正在涌入,行業活力十足,競爭也日趨激烈。
地域格局:東南沿海領跑,中部省份崛起
從區域分布看,跨境電商企業高度集聚于開放型經濟活躍地區:
- 廣東、浙江、山東、福建、江蘇五大沿海省份仍是主力軍,依托成熟的制造業、發達的物流體系和外向型經濟傳統,占據絕對優勢;
- 河南、湖北等內陸省份異軍突起,憑借鄭州、武漢等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政策紅利和交通樞紐優勢,加速布局“空中絲路”,成為跨境電商的“內陸支點”。
新模式涌現:直播出海、獨立站、柔性供應鏈
2025年的跨境電商,已不再是簡單的“代購”或“批發”。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
- 直播帶貨出海:TikTok直播、海外版“小紅書”種草,讓中國品牌直接觸達海外消費者;
- 獨立站興起:越來越多企業擺脫平臺依賴,自建DTC(直接面向消費者)網站,掌握用戶數據與品牌話語權;
- 柔性供應鏈:按需生產、小單快反,滿足海外市場個性化、碎片化需求。
結語:中國電商,正重塑全球貿易規則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從“線下交易”到“云端買賣”,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不僅是數字技術的勝利,更是中國供應鏈韌性、創新能力和市場活力的集中體現。
當一個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公司,能通過一臺電腦將產品賣到歐美家庭;當一位小鎮青年,能用手機買到北歐設計師的限量款——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加開放、互聯、高效的全球商業新生態。
未來,隨著RCEP深化、海外倉完善、跨境支付便利化推進,中國跨境電商的故事,還將繼續書寫新的篇章。而那3.3萬家企業的燈火,正照亮“買全球、賣全球”的星辰大海。
來源:網絡 商業不許冷的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