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報道商務部:1-7月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7.4%發布時間:2025-08-22
商務部21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在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下,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何詠前分享了一組數據: 一是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有效促進。2025年1-7月,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7.4%,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2%。 二是農村消費市場不斷繁榮。電商帶動農村商品服務供給進一步豐富,農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2025年1-7月,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6.4%。 三是農村物流體系日趨完善。2022年以來,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支持各地建設改造縣級物流中心1285個、鄉鎮快遞物流站點1457個。目前,從雪域高原的西藏班戈縣,到祖國東極黑龍江撫遠市,縣鄉村物流配送網點不斷健全,農村地區共同配送規模持續擴大,全國行政村快遞服務覆蓋率已達95%。 四是農村電商創業持續活躍。累計舉辦14期全國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大講堂,為近30萬人次提供電商公益培訓。相關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農村網商數已超過1950萬家,同比增長6.4%。 何詠前指出,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會同相關部門深入實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電商應用水平,促進電商與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助力農民增收和農村消費。來源:中國新聞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國家統計局: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長仍有不少有利條件發布時間:2025-08-21
面對急劇變化的全球貿易環境,7月份中國貨物出口額同比增長8%,增速連續兩個月加快。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5日表示,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長仍有不少有利條件。付凌暉在當天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中國貨物進出口保持較強韌性,是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積極推動外貿多元化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市場競爭力增強,以及穩外貿政策發力、為外貿企業創造良好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他提及,盡管受高關稅影響,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但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互利共贏基礎上促進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對主要傳統貿易伙伴和新興貿易伙伴出口持續增長。1-7月份,中國對東盟、歐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4.8%、8.2%和11.7%。付凌暉認為,中國企業大力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加快轉型步伐,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技術含量逐步提升,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也有利于出口增長。1-7月份,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9.3%,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增長21.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增長7.2%。此外,1-7月份,中國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長8.7%,快于全部貨物出口增速。付凌暉說,廣大外貿經營主體應變求新,有利于拓展外貿空間。還要看到,各地區各部門圍繞外貿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力穩外貿,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政策效果也會繼續顯現。來源:中國新聞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2025年1-7月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統計快報發布時間:2025-08-20
總體情況據海關統計,2025年前7個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748.8億美元,同比下降5%。其中,出口577.2億美元,同比增長1.8%;進口1,171.7億美元,同比下降8%;貿易逆差594.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5.8%。7月當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70.6億美元,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83.85億美元,同比增長1.6%;進口186.8億美元,同比增長5.1%;貿易逆差102.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擴大8.2%。重點出口農產品水產品:累計出口數量249.5萬噸,同比增長11.5%,出口金額114.7億美元,同比增長4.4%。糧食:累計出口數量157.9萬噸,同比增長36.6%,出口金額9.8億美元,同比增長24.9%。重點進口農產品肉類(包括雜碎):累計進口數量373.7萬噸,同比下降2.5%,進口金額136.1億美元,同比增長1.7%。干鮮瓜果及堅果:累計進口數量557.5萬噸,同比增長13.2%,進口金額117.6億美元,同比下降3.3%。糧食:累計進口數量7,681.8萬噸,同比下降21.6%,進口金額323.5億美元,同比下降23.3%。其中,大豆累計進口數量6,103.5萬噸,同比增長4.6%,進口金額271.4億美元,同比下降9.4%。食用植物油:累計進口數量372.1萬噸,同比下降9.9%,進口金額45.5億美元,同比增長10.4%。(數據來源:海關總署統計快報)來源:電商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直播電商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發布時間:2025-08-19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今年1至6月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增長17.2%。作為網上零售的重要業態,直播電商為農村消費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其憑借其獨特優勢,精準回應農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改善消費品供給方式,成為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推動農村消費升級的關鍵力量,為鄉村全面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近年來,農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農村直播電商發展勢頭迅猛。一方面,農村消費意愿和能力顯著提升。2024年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達到0.77,明顯高于城鎮居民的0.66;2025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936元,增速高于GDP增速。另一方面,直播電商順應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時代背景。特色農產品正搭乘直播電商“直通車”,運往全國各地,不僅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還吸引了眾多人才返鄉創業。如今,農村消費已不局限于傳統的衣食住行,養老、健康、教育、娛樂、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消費需求也日益增長。年輕一代受城市消費理念影響,更青睞時尚、新奇、富有體驗感的商品和服務;返鄉人員則帶回城市化的消費習慣,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直播電商成為連接供需兩端的關鍵紐帶,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面對日益多樣化、分眾化的消費需求,直播電商通過沉浸式的體驗,讓農村消費者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商品,提升消費參與感和信任度,促成更多高質量消費決策。當下,產品服務化、場景服務化已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趨勢。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平臺借助直播將產品與配套服務打包推向農村市場。例如,一些農業機械、家電品牌不再僅售賣產品,而是提供安裝、維修、售后等一站式服務。然而,農村服務體系建設滯后仍是制約消費升級的瓶頸。直播電商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新橋梁,正逐步補齊這些短板。例如,一些平臺已聯合地方政府探索“直播+養老”“直播+教育”新模式,通過推介智能健康設備、遠程教育資源等,拓展農村消費空間,助力供給端改革。直播電商的發展促進消費市場分化,推動農村消費市場體系建設。農村消費市場長期存在產品種類少、基礎設施差、服務水平低等問題。面對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消費需求,農村居民往往需要跨區域、遠距離到城市消費,增加了成本,也削弱了農村本地消費活力。近年來,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5G行政村覆蓋率超90%,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普遍實現直接通郵、通硬化路、通客車,并已形成“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的新格局,為直播電商在農村落地生根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時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農村市場不再是消費“洼地”,而是成為中國經濟內循環的重要支點。這種變革不僅帶動了農村消費升級,更為城鄉融合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今后,要進一步加快農村數字基建,完善冷鏈物流和村級服務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推動“直播+服務”場景落地;培育本土電商人才,支持青年返鄉創業,打造可持續的農村電商生態。通過多方協同發力,加快推動農村市場從“有”向“優”轉變,持續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讓直播電商成為連接城鄉、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紐帶。來源:電商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國家統計局:今年以來我國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發布時間:2025-08-18
國新辦15日就2025年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面對貿易環境急劇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展現出較強韌性和活力。付凌暉介紹,7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7%,比上月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貨物出口額同比增長8%,增速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在出口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國進口也在逐步回升。7月份貨物進口額同比增長4.8%,比上月加快2.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有利于擴大全球市場需求,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中國力量。我國貨物進出口保持較強韌性,是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積極推動外貿多元化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市場競爭力增強,以及穩外貿政策發力、為外貿企業創造良好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下半年情況看,我國出口增長仍具有不少有利條件:一是外貿多元化成效繼續顯現。盡管受高關稅影響,我國對美出口下降,但我國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互利共贏基礎上促進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對主要傳統貿易伙伴和新興貿易伙伴出口持續增長,1-7月份,我國對東盟、歐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額分別增長14.8%、8.2%和11.7%。隨著我國持續深化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外貿多元化對出口的支撐將會繼續顯現。二是出口商品競爭力增強。我國企業大力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加快轉型步伐,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技術含量逐步提升,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也有利于出口增長。1-7月份,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9.3%,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增長21.8%。高技術產品出口向好,1-7月份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增長7.2%。三是廣大外貿企業活力較強。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市場波動,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各項措施作用下,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廣大外貿企業積極主動作為,鞏固開拓市場,為外貿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1-7月份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長8.7%,快于全部貨物出口增速。廣大外貿經營主體應變求新,也有利于拓展外貿空間。付凌暉指出,還要看到,各地區各部門圍繞外貿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力穩外貿,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政策效果也會繼續顯現。總的來看,盡管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對我國外貿發展帶來一定壓力,部分外貿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但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會改變,產業體系完整的優勢明顯,外貿企業積極應變,穩外貿政策持續顯效,將繼續支撐外貿穩健發展。來源:國新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2025上半年國內大市場回旋余地大、外貿韌性強發布時間:2025-08-16
在國際經貿斗爭等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展現出強勁韌性。這并非偶然,而是我國制度優勢、產業體系、市場環境、企業活力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的結果。特別是縱深廣闊的國內大市場和逆風中迎難而上的外貿,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韌性的主要動力。國內大市場縱深廣闊,回旋空間大。我國幅員遼闊,市場規模龐大,發展也呈現梯度。當東部地區遭遇外部沖擊、產業承壓時,中西部地區具有承接產業轉移、釋放基礎設施建設與消費結構升級的潛力,讓我們有足夠抗壓定力和應對能力。同時,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提質升級,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的消費活力加速釋放。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豐富多元的消費需求與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5%,國貨潮品、沉浸式消費新場景等亮點紛呈。產業體系完備,筑牢韌性基石。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我國制造業憑借門類齊全、集中度高、響應快速等優勢,展現出強大定力。近年來,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加強深度整合與協同創新,有效降低了外部“脫鉤斷鏈”風險的沖擊。例如,上半年,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達到16.6%和27.3%,該行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7.9%和39.2%,體現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穩定性與成長性。同時,我國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等,有效投資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外貿在逆風中迎難而上。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主要經濟體需求走弱等不利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已經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10萬億元以上。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新三樣”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速,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也高達61.5%。這不僅是出口規模的擴大,更是出口結構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智能化方向的躍升,既增強了我國抗風險能力,也為全球貿易注入新動能。同時,我國加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上半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51.8%,有效分散了單一市場波動風險,拓展了外貿持續增長的潛力空間。加上跨境電商發展和海外倉加快建設,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中國產品與服務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國內大循環更好牽引國際循環。練好內功才能有力應對外部風高浪急的挑戰。我國快速響應、精準施策,打出通關便利化、暢通國際物流等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營造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公平競爭環境。同時,我國企業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從代工貼牌到自創品牌、從提供單一產品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轉變和提升。上半年,高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2%,其中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32.4%,體現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展望全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努力在國際經貿斗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從而有更大底氣和戰略條件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來源:人民日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