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搜索中心擴大外貿領域制度型開放發布時間:2025-11-15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貿易強國”。要以對外貿易領域制度型開放為動力,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和貿易強國建設。 貨物貿易方面,扎實推進市場多元化和內外貿一體化,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加大力度擴大進口,既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提升貿易全環節數字化水平,加強電子單證應用場景建設,以數字化賦能貨物貿易發展。 服務貿易方面,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進一步加大財政、金融、出口退稅等支持服務出口的力度,拓展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出口,在檢驗檢測、專業服務、數字文化、云服務、數據服務等領域培育服務出口新增長點,著力打造中國服務品牌。推動人工智能+服務貿易發展,提升服務貿易標準化水平,大力培育服務貿易增長新動能。 數字貿易方面,打造國家數字貿易示范區,推動數字領域開放,推動數據跨境、國際互聯網訪問等領域的制度創新,提升數字貿易標準化水平,積極對接國際通行標準,持續優化數字貿易發展環境。發揮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平臺作用,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鼓勵電商平臺出海,支持外貿企業和電商平臺在全球布局物流倉儲基礎設施,更好推動跨境電商發展。(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人民日報記者羅珊珊采訪整理)來源:《人民日報》(2025年11月14日02版)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國家統計局:支撐外貿增長的有利條件較多 外貿發展韌性將繼續顯現發布時間:2025-11-14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1月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發展,產品技術含量提升,出口商品競爭力不斷增強,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日益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長點。前10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8.7%,占全部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60.7%。其中,集成電路、汽車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24.7%、14.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向好,前10個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7.3%,快于全部出口額增速。 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盡管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外部挑戰和風險上升,部分外貿企業經營面臨困難,但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會改變,支撐外貿增長的有利條件較多,外貿發展韌性將繼續顯現。下階段,要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在互利共贏基礎上促進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穩住外貿基本盤,幫助受沖擊較大的外貿企業,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推動外貿穩健發展。來源: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記者 陳芳)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前10個月我國區域外貿平穩增長韌性顯現發布時間:2025-11-13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前10個月,我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外貿呈現向新向優的升級趨勢,展現出強勁韌性。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長三角地區進出口14萬億元,同比增長6%;民營企業進出口7.83萬億元,同比增長9.7%,占進出口總值的55.9%,外貿主力軍的作用持續顯現。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7.5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創歷史同期新高。機電產品占整體出口近七成,電子元件、“新三樣”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9.5%、32.2%,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前10個月,京津冀區域進出口3.91萬億元,其中出口再創新高,連續7個月保持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占比近六成,對拉美、非洲、中亞五國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14.6%、31.9%、40.2%,多元共進的市場布局持續優化。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單曉冰)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態勢穩、韌性強——解讀前10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發布時間:2025-11-12
面對外部沖擊,我國外貿展現強大韌性。海關總署11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7.31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10月單月進出口總值3.7萬億元,增長0.1%。 總體來看,累計增速雖較前9個月微幅回落0.4個百分點,但月度進出口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印證了我國外貿平穩增長態勢沒有變。 “成績來之不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莊芮分析說,今年以來,我國外貿態勢穩、韌性強取決于供需兩個方面:從供給端看,當前我國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隨著制造業新動能新優勢積厚成勢,新技術新產品競相涌現,創新水平的提升激發了外貿增長潛能。 從需求端看,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于來自不同國家的特色商品和優質產品的需求持續旺盛,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深入推進,為我國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助力更多全球企業共享中國大市場。 外貿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出口新動能增勢良好。據海關統計,前10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43萬億元,同比增長8.7%,拉動我國整體出口增長5.2個百分點。其中,“新三樣”產品、鐵道電力機車、風力發電機組等綠色產品出口增速都達到兩位數。向新、向智、向綠等新動能不斷涌現,持續推動我國外貿提質增效。 近日,慈溪市富運電器有限公司取暖器生產線全速運轉,智能化設備高效協作,工人們忙著檢測、包裝、裝柜,不久后,這批取暖“神器”即將跨海遠航,為歐洲、北美等地的寒冬送去“中國暖意”。 “今年訂單來得特別早,量也特別大。”車間負責人指著繁忙的生產線說,“我們現在是三班倒,24小時不停機,還是趕不及。”據寧波海關所屬慈溪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慈溪市取暖器出口總額達到23.2億元,其中出口歐盟9.9億元,同比增長13.1%。 憑借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體系,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不斷開拓新興市場,貿易伙伴更趨多元化。 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9.28萬億元,增長5.9%。其中,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9.1%,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其他經濟體進出口增長1.5%。此外,我國自拉美、非洲和中亞國家進口分別增長1%、5.2%和23.7%。 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培育,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眼下“雙11”電商促銷開啟,國內電商企業紛紛搶抓“出海”機遇。 7日,廣州花都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內,一輛輛滿載服裝、箱包等跨境電商貨物的貨柜車整裝待發。經廣州海關所屬花都海關關員監管后,來自拼多多、抖音、阿里巴巴等多個電商平臺共計超1萬票的跨境電商出口貨物順利放行,將以最快速度送達海外消費者手中。 作為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跨境電商憑借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日益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據海關總署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2.06萬億元,同比增長6.4%。 眼下,外貿新動能繼續加快集聚。“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市場多元化和內外貿一體化”“優化升級貨物貿易”;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前不久正式簽署;商務部印發綠色貿易領域首個專項政策文件《關于拓展綠色貿易的實施意見》;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新政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收支便利化……莊芮表示,這些都將大力推動貿易創新和國際合作,為下一階段外貿穩定發展提供支撐。(記者鄒多為、丁樂)來源:新華社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前10個月進出口增長3.6%發布時間:2025-11-11
據海關統計,2025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進出口總值37.3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3.6%。其中,出口22.12萬億元,增長6.2%;進口15.19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0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7萬億元,增長0.1%。其中,出口2.17萬億元,下降0.8%;進口1.53萬億元,增長1.4%,已連續5個月增長。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主要特點:一、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前10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3.64萬億元,增長2.3%,占我外貿總值的63.4%;加工貿易進出口6.94萬億元,增長6.5%,占18.6%;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5.34萬億元,增長5.5%。二、對東盟、歐盟進出口增長前10個月,東盟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6.18萬億元,增長9.1%,占我外貿總值的16.6%。歐盟為我第二大貿易伙伴,我與歐盟貿易總值為4.88萬億元,增長4.9%,占我外貿總值的13.1%。美國為我第三大貿易伙伴,我與美國貿易總值為3.38萬億元,下降15.9%,占我外貿總值的9%。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9.28萬億元,增長5.9%。三、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前10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21.28萬億元,增長7.2%,占我外貿總值的57%,比去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0.91萬億元,增長2.9%,占我外貿總值的29.3%;國有企業進出口5.04萬億元,下降8.1%,占我外貿總值的13.5%。四、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超6成,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明顯前10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43萬億元,增長8.7%,占我出口總值的60.7%。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19萬億元,下降0.7%;集成電路1.16萬億元,增長24.7%;汽車7983.9億元,增長14.3%。同期,出口勞密產品3.38萬億元,下降3%,占我出口總值的15.3%。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9050億元,下降3%;紡織品8441.9億元,增長1.8%;塑料制品6145.5億元,下降0.1%。出口農產品5989.8億元,增長2%。五、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機電產品進口值增長前10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0.29億噸,增加0.7%,進口均價下跌10.7%;原油4.71億噸,增加3.1%,均價下跌12.1%;煤3.88億噸,減少11%,均價下跌24.5%;天然氣1.03億噸,減少6.2%,均價下跌8.8%;大豆9568.2萬噸,增加6.4%,均價下跌11.1%;成品油3419.3萬噸,減少16.3%,均價下跌4.6%。此外,進口初級形狀的塑料2212萬噸,減少7.6%,均價下跌0.6%;未鍛軋銅及銅材445.6萬噸,減少3.1%,均價上漲5.7%。同期,進口機電產品6.05萬億元,增長5.5%。來源:海關發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圣誕訂單”提前放量透露中國外貿韌性發布時間:2025-11-10
雖然還有一個多月才到圣誕節,但圍繞這一中國外貿人“沖業績”的重要窗口,外貿企業早已提前數月做足功課,“圣誕訂單”熱度持續。“僅從義烏看,一般每年的6月份、7月份就開始進入圣誕用品出口旺季,這段時間是除春節前最忙的時段。”浙江金斯頓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小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備貨、運輸、入倉等一整套海運鏈路耗時長,需要提前準備才能趕上海外節日時點,而今年的圣誕用品出口高峰較往年更有所提前。從外貿行業整體看,海關總署11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進出口總值37.31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出口22.12萬億元,同比增長6.2%。“圣誕出口提前放量,是我國外貿韌性與市場敏銳度結合的生動體現,這也體現了‘中國制造’在全球消費旺季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記者表示。圣誕用品出口高峰提前“世界需要節日,而節日需要義烏”。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圣誕用品集散地,每年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2萬多個品類的圣誕用品,從這里“接單”的圣誕用品占全球市場的近80%。鑒于此,義烏也成為觀察圣誕用品出口的重要窗口。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圣誕用品出口51.7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6月份出口8.9億元,占上半年出口量的一半,7月份為11.1億元,8月份則高達13.9億元,這也意味著圣誕用品出口高峰提前來臨。“這種提前放量并非偶然,而是供需雙方在復雜外部環境下形成的新平衡。”洪勇分析稱,這背后反映出零售商為應對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普遍采取了“前置備貨”策略,以規避可能出現的物流擁堵或成本上漲風險。義烏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圣誕出口季”在時間上明顯提前,4月份出口集裝箱中就出現了圣誕用品的身影,現階段出口貨物中圣誕用品的比重明顯提升,帶動整體出口增長。此外,圣誕用品出口市場更加多元。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拉美、歐盟是義烏圣誕用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圣誕用品出口拉美、歐盟同比分別增長17.3%和45.0%,兩者合計占義烏圣誕用品出口總額超六成。“今年我們公司的相關數據顯示,拉美國家,如巴西正在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新增長點。”金小民對上述數據趨勢表示認同。據其觀察,當前很多商家都將目光投到更多地區或國家,一方面為尋求新增長點,另一方面也為分攤風險。“圣誕用品出口市場更加多元,也折射出我國外貿市場布局轉變。”洪勇認為,這說明我國企業正積極深耕更多細分市場,精準對接不同地區的消費需求。這種多元化不僅有效分散了單一市場波動的風險,也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是出口韌性的深層來源,表明“中國制造”正以更廣的覆蓋面和更強的適應性融入全球市場。科技含量高漸成亮點在義烏,機械設備和流程管理正幫助企業提升產能,圣誕用品產品更潮、科技含量更高,也是我國出口亮點的一個微觀縮影,即出口產品在逐漸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轉向。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43萬億元,同比增長8.7%,占我國出口總值的60.7%。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19萬億元,下降0.7%;集成電路1.16萬億元,增長24.7%;汽車7983.9億元,增長14.3%。“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繼續扮演中國出口‘壓艙石’的角色”。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趨勢在其他行業也有鮮明體現。以汽配行業為例,全國工商聯汽摩配商會常務會長、全聯汽配展組委會主任應慧鵬對記者表示,當前外貿不再是單純的量增,而是產品出口的“含金量”在提升。今年汽配出口中,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智能傳感器等高端產品占比首次突破60%,說明中國汽摩配產品的出口正在從“低價走量”轉向“技術溢價”。此外,數據顯示,前10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21.28萬億元,同比增長7.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7%,比去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生力軍’的帶動作用在汽配領域尤其突出。”應慧鵬表示,民營企業反應快、調整靈活,特別擅長抓住新機遇、敢創新。同時,產品也有競爭力,不管是制動系統、車身零件這些傳統優勢品類,還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這種新賽道,民營企業都是研發和出口的主力。“展望未來,中國出口仍面臨諸多積極因素,有望對穩經濟發揮重要支持作用。”劉濤表示,中國出口自身具備強大優勢和韌性,包括具備全產業鏈和中高端制造業競爭優勢、出口目的地日趨多元化、貿易創新有助于提升出口競爭力等。“穩外貿仍需多措并舉、持續發力。”洪勇建議,未來可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新三樣”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優勢,加快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新業態發展,提升跨境電商的全球配送能力。來源:證券日報 (責編:羅知之、陳鍵)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

